pjax 是一款可爱的 jQuery 小插件,将 ajax 和浏览器的 pushState API 封装到一起,解决了单纯使用 ajax 进行无刷新加载时对搜索引擎的不友好,并且节省了 HTTP 开支、提高了浏览速度,明显地优化了用户体验。
知识要点
ajax 自不多说,在这里负责携带 pjax 标识请求后端,将生成好的 html 碎片(注意不是前端取回JSON来进行渲染)取回,然后 jQuery 将它替换到 DOM 当中。
pushState 是 html5 提供的API,是对浏览器历史对象
history
的增强。了解 Javascript 的都知道 BOM (浏览器对象模型),而window
则是 BOM 的具体实现,history
则是window
的子对象,这个 pushState 就属于window.history
的一个方法。简单明了。-
接下来,我们进一步了解一下 pushState 。
先看下面的一段代码:
var stateObj = { foo: "bar" }history.pushState(stateObj, "title", "bar.html")
首先声明一个状态对象,能够储存任何可序列化数据,比如将 html 碎片存储于此,但大小有限制(640k),可以使用 localStorage 等机制。当然也可以不使用,它的取舍我们后面具体实施时会提到。
pushState 方法往浏览器历史栈里插入一条历史项,执行完成之后,浏览器会立即将历史项中的 url(bar.html) 显示在地址栏中,(url 接受的是相对地址,会自动补上域名),但不会将其加载。而 "title" 在这里暂时没有用处,浏览器不会用它来修改页面标题,可以填 null。
那什么时机调用此方法?监听你需要 pjax 效果的超链接的 click 事件,禁用默认的跳转,然后 do that。但讲到这里你可能会想到,如果用户进行浏览器的前进和后退操作,还是会执行跳转加载,那该如何处理呢?
-
这就要用到 pjax 不可忽视的关键角色 -- popstate 事件。这个事件只在浏览器的前进和后退操作时触发,所以通过监听它,如法炮制上述操作即可 。至此,我们每一次的浏览访问都向搜索引擎伸出了友好的橄榄枝。
讲到这里,我们大体了解了 pjax 的流程,就是监听所有需要 pjax 效果的超链接,使用 ajax 和后端达成协议取回 html 碎片并填充到 DOM 当中,pushState 负责将浏览器地址栏修改成我们想要的 URL,并且往历史栈中增加一个历史项,通过监听 popstate,让浏览器的前进和后退也 pjax 化。
最后,replaceState 这个 history API 也有必要介绍一下。当你需要将当前激活的历史项从历史栈中彻底抹去并替换成另一个,那用它就对了,使用方法和 pushState 完全一样,最常见的使用场景是使用 pjax 刷新页面。
具体实施
pjax 的安装配置需要前后端配合进行。前后端的轮子都有不少现成的,但前端的轮子做不到开箱即用,这是因为 pjax 的实现需要结合项目的具体代码进行实施,下面我会分别讲解。
-
前端采用最流行的 。话不多说,文档写的都很详细。这里主要根据源码提几点需要注意的地方:
-
绑定选择器时,推荐使用 data-pjax 属性,这个属性会自动寻找标签及其子标签中的超链接,绑定 click.pjax (顺便注意这里的事件命名空间,目的是为了主动 trigger 时能区别对待 click) 事件。
$(document).pjax('[data-pjax] a, a[data-pjax]', '#pjax-container')
jquery-pjax 做到了自动向后兼容,不需要单独做兼容性判断,放心调用 pjax 方法即可。
-
如果你的后端程序响应慢,pjax 会不耐烦的直接跳转,要么将后端程序或者网络环境优化,要么让 pjax 稍微耐心一点:
$.pjax.defaults.timeout = 1600 /\*默认 650 毫秒\*/
-
之所以说 pjax 不是开箱即用,主要是因为所有 js 脚本的调用会在第二次执行 pjax 方法时失效。我刚开始遇到这个问题时,一头雾水,折腾了许久而不得解,然后在 发帖求助,很快站长龙哥就站出来,耐心细致的解答了我的。仔细研究了源码,我发现了其中两个有趣的函数:
var container = extractContainer("", xhr, options)executeScriptTags(container.scripts)
字面意思是将取回的 html 碎片 进行加工处理成一个容器对象,并处理其中的脚本标签,那为什么第一次之后的 pjax 就没执行我的脚本呢?我们继续阅读两个函数体内的关键代码:
extractContainer :
// Gather all script[src] elementsobj.scripts = findAll(obj.contents, 'script[src]').remove()obj.contents = obj.contents.not(obj.scripts)
将 html 碎片中的所有带 src 的脚本删除并储存在容器对象的 scripts 属性中,将去除了 scripts 的 html 碎片内容赋给 contents 属性。看到这里,你可能会大概明白了 pjax 的用意。继续看另一个函数体的内容:
executeScriptTags :
if (!scripts) return var existingScripts = $('script[src]') scripts.each(function() { var src = this.src var matchedScripts = existingScripts.filter(function() { return this.src === src }) if (matchedScripts.length) return var script = document.createElement('script') var type = $(this).attr('type') if (type) script.type = type script.src = $(this).attr('src') document.head.appendChild(script) })
获取目前 DOM 中的所有带 src 的脚本,然后和 html 碎片中的脚本逐个做比对,如果碎片中有新的脚本就将其插入到 head 标签的最后。啊哈~ pjax 这么做是确保不会重复请求任何已经下载过的脚本文件,节省 HTTP 开支。但这么做的弊端就是本段开头说的那个问题,那如何解决呢?
灵活运用 pjax 提供的事件。 要解决上述问题,我们可以监听 pjax:end 事件,当然 pjax:success 和 pjax:complete 也行,区别不大 :
$(document).on('pjax:end', function() { self.blogBootUp() })
当 pjax 生命周期结束,主动调用一下脚本启动程序即可。这里,我将我所有的脚本启动程序都封装到
blogBootUp
中了,具体的代码请移步我的 项目。使用了 pjax ,就相当于我们阻断了浏览器的常规浏览机制,使用相关接口去重写浏览逻辑。对于浏览器的前进和后退功能,我们监听了 popstate 事件去使用 pjax,但在常规的情况下,浏览器是有缓存的,所以我们能秒进或秒退,但如果 pjax 不优化这一块,那前进和后退也要去请求服务器的话会付出不少的代价。查看 pjax 源码发现,作者是做了缓存处理的,通过两个关键函数
cachePush
和cachePop
来模拟浏览器缓存,只不过是存在数组中(也就是内存中),如果你想达到 真正的 webApp 的水准,我觉得还需要配合 localStorage 和 WebSocket 等类似的机制来稳健的存储数据和灵活的控制页面的缓存时间,当然这就比较复杂了,待以后再去实践好了。
-
后端我选用了 。兼容 laravel 5.* ,采用了中间件的形式,所以使用起来很简单,直接将中间件引入到 app/Http/Kernel.php 中即可。读了下源码,发现无非是使用了一个 DOM 爬虫根据客户端 header 传递的 pjax 标识和 pjax 容器标识 (就是 selector),抓取 laravel 响应对象内容中的 title 和 容器内容,然后连缀在一起复写回去,返回给客户端。
最后,再推荐使用一个加载效果动画的 javascript 插件,配合 pjax 使用毫无违和感。,文档写的很简洁明了,有专门针对 pjax 的使用说明,用上之后,还是相当酷炫的。
参考资料
原文链接: